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

海地開山刀術 Tire Machèt




加勒比海島國海地,有一種外間少見的刀術叫Tire Machèt(「拔出開山刀」的意思)。

從影片中看,練習法跟先前介紹的委內瑞拉El Juego de Garrote很相似,都是兩人用步法繞圈不斷攻防格架。分別是在Tire Machèt兵器黏在一起的時間較多,從碰觸間互相感應對方意圖;另外有時會使用後轉身的步法,但大體的風味一致。



整體感覺上,Tire Machèt的武術格鬥味道已經淡化,轉變成一種半遊戲的傳統技藝。

海地自十七世紀開始是法國殖民地,語言和文化也深受影響,因此很多人忘記其實更早之前,西班牙帝國殖民者就已經統治這裡,海地人祖先多是當時輸入的非洲黑奴。由此可以推斷出,那時西班牙刀劍法有流傳在海地的可能;又或者是黑奴看見殖民主練習擊劍,而使用務農的開山刀具模仿,因而產生。

雖然跟菲律賓刀也許具共同源流,但因為環境和歷史之差異,現在看來非常不一樣。

海地黑奴於1791–1804年曾叛變反抗法國殖民者,
圖中油畫為波蘭畫家
January Suchodolski作品,
描繪反抗軍與受僱法國的波蘭傭兵在聖多明哥山激戰。

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

Pekiti-Tirsia Kali 軍隊特戰格鬥




先前的文章就介紹過Pekiti-Tirsia Kali這個門派,並提及他們有負責教授菲律賓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偵察特戰部隊。此短片就是PTK在特戰學校傳授的近戰格鬥CQC(Close-Quarter Combat)課程。

片中有很多值得參考的細節,甚有實戰價值:

1. 菲律賓武術著名的傳統三角步法,在這裡得到充分應用。用刀攻擊持槍敵人時,以斜角殺入近距,能同時避開對方槍口的射線;而當角色調換時,持槍一方如能一邊退避一邊轉移後斜方,則令襲擊者要調整角度才能追上,製造更多空間和時間去射擊或防禦敵人。

2. 也是菲律賓武術的重要原則:同一招式的身體動態,能夠應用在各種不同武器上。片中不管用短刀、開山刀、步槍托甚至徒手,都運用了一樣的基本正、反手劈擊動作。這在軍隊中格外有好處,因為士兵的訓練繁多,格鬥只是其中一環,不可能如武術家般專注鍛鍊,招式如簡單統一,士兵只要培養出一個反應就可於不同情況發動,最為理想。

3. 徒手對刀的緊急情況裡,不能以防守心態去應對,意識上要是向襲擊者進攻。

4. 反手短刀在戰場上主要用刺擊而非切割,故將刀刃向內,加大了刺擊的殺傷角度,也增加敵人奪刀的難度。

5. 「剝蛇牙」(攻擊敵人手部)及Checking Hand(以活手控制敵人或其武器)的應用。

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

日本居合拔刀道之試斬大會





此片段為日本居合拔刀道的「明治神宮奉納演武  第八回全國大會」紀錄,以試斬進行比試。

運用真刀試斬實物,乃是一種功力測試,考驗斬擊角度(刃筋)是否準確;試斬整排的草蓆,更講究招式能否從頭至尾保持貫徹。這也考驗出刀時整體的身體協調,如能做到,則一刀兩斷亦令人感覺毫不費力。

另外連續試斬的招式,尤其要將被斬斷在空中的草蓆段再斬開,當然也考驗劍士的出手速度及準繩。而居合的拔刀及納刀則講求控制能力及姿勢。

片中00:50那位年長劍士,奇特的居合拔刀反手斬,簡直神技!

05:03的劍士,使用刃身格外寬闊的戰場刀,深深地一氣斬過七卷草蓆,則是十足豪快!

不過看影片裡的參賽者,水準非常參差。有的似乎缺乏精神訓練,過於被試斬的成敗影響,失敗後馬上顯出沮喪神色,甚至日本劍術最重要的「殘心」(出招後保持身心無半絲鬆懈)都沒有了!抱這樣的心情卻去操作一柄真刀,是很危險的事。

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

委內瑞拉杖術 Juego de Garrote



委內瑞拉有種傳統武術叫El Juego de Garrote,西班牙文意思很直接,就是「棍棒遊戲」,主要練習兵器是一種廿來到卅來吋長的單手棍杖,此外也有雙手長棒、小刀、農用開山刀以至趕牲畜用的鞭子對打,都是當地農民俯拾即是的護身兵器,自衛作用很明顯。


El Juego de Garrote練習的確有如玩遊戲一般,由兩人作自由對拆,互相化解攻擊然後又餵招給對方,循環不斷,隨機應變,以培養反應。練習時雙方步法不斷走位,欲奪取對手側面的有利角度,於是兩人常常會一邊打一邊繞圈,不知就裡看見更覺得像玩遊戲。

這種武術我從網上資料和影片得到了解,之所以特別感興趣,是因為我自己所學的菲律賓刀棒術,不論兵器和練法上都跟它有很多相近之處,而委內瑞拉又和菲律賓一樣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,殖民歷史的年份也很接近,因此引起我探究他們是否有共同源流。

菲律賓兵器術通稱之一是Eskrima,而西班牙則稱劍擊為Esgrima,已可見出菲島武術深受西班牙歐洲刀劍術的啟發。比較菲律賓跟委內瑞拉的刀棒術風格,可以看出共通處非常之多,唯一較大差異是El Juego de Garrote常把兵器在左右手之間交換,是這武術一個特色。

從兩者動作及兵器之近似,可以推出他們很可能來自西班牙殖民者這共同源流。事實上西班牙文的棍棒「Garrote」一字,在菲律賓武術界也同樣常用;而菲律賓武人亦稱呼比試決鬥為「Juego Todo」(意思是「甚麼都可做的遊戲」)。

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

Tatang生前貴重影像【六】:長短兵刃示範



祖師爺Tatang生前與首徒(現任掌門)Tony Diego演示短刀及杖術。Tatang示範短刀技巧是較少有的。後面雖然用的是短杖,但內裡其實很多刀法。

Tatang在片中移動速度很快,可推想是他較健康時的年紀。即管如此當時他應該也八十歲上下了(Tatang在1904年出生)。可惜他年輕的時代並沒有攝錄機這東西,只能想像他青壯時有多可怕。


另外這段也是與Tony對練刀術。Tatang罕有赤膊上陣,可清楚看見他雙手格外長大,天賦身形特別。


這一段也非常罕有,Tatang展示雙刀術。留意每一下精妙的截擊角度及步法配合。


附帶這一段,Tatang雖然沒有演武,但穿著南部摩洛回族的全套裝束加佩刀,又是非常珍貴的畫面。
演練的是Tony和Topher,負責敲擊音樂的是Yuli Romo。

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

日耳曼古刀術 Messer Combat



歐洲的古代刀劍術由於冷兵器沒落而斷絕,但近代有不少人努力重塑史實的歐洲古兵刃術,資料通常來自古傳擊劍典籍,其中一個多人研究的項目,是日耳曼的中世紀晚期/文藝復興時代刀劍,因其遺留的劍術典籍(Fechtbuch)為數不少。


日耳曼古兵器當中包括一種特色的單手單刃戰刀Messer。上面影片就是取材自四部十五至十六世紀典籍(Hans Talhoffer,Paulus Kal,Codex Wallerstein及Simund Emring)中記載的Messer Combat招式,並由真人示範重現。

片中所示刀法簡潔實際,確是樸實的戰場刀。

特別吸引我的是其中有甚多招術,都跟菲律賓Eskrima刀劍招式有很多共通處,有的我甚至喊得出本派的招式名。十六世紀正正是西班牙人開始殖民統治菲律賓諸島之時,這會否是菲島刀杖術源於歐洲刀劍的另一項證據?菲刀某程度上其實是否保存了部分的歐洲刀劍?


上面的影片是以Messer作自由對打。

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

南國武者修行記【六】


帶同了Tony Diego掌門的武術著作到馬尼拉,當然不放過請他簽名的機會。
此書已經翻來覆去看過不知多少遍,從前絕未想到有天能夠親身受他教導。

我很喜愛格鬥搏擊運動,也非常相信要透過對打搏鬥的實作,再加上參考現代運動的有系統訓練,才能夠令武術進步,也是在現代社會仍然能保持武術真實性,而非流於形式化的重要手段。

但到了最後,格鬥始終不是武術的全部。這次馬尼拉修行之後,我對此尤其感覺深刻。先前說過,我們祖師爺Tatang Ilustrisimo是經歷過許多危險與比鬥的人,累積了很多在不同實際情況下的求生要訣,Tony Diego掌門都對我們一一展示,例如黑夜裡應該怎樣擺戒備的架式;沙地上或者浸在水裡的打法;各種被人用小刀架著時如何拆解;還有菲律賓著名的「Dirty Boxing」手法……這些都是在有特定擂台環境和規則的比賽裡不會產生的智慧。傳統武術,本來就是一套求生的系統。

這個mindset,甚至也反映在最基本的招式上。相比起徒手搏擊,兵器特別是鋒利的刀劍,對戰間可容許的差錯少得多,也更容易出現同歸於盡的情況。在比賽或對打練習時我們往往會抱著「爭取漂亮的一擊」為目標,但實戰其實應該以自己不被擊中為大前提,兩者的心態差異也造成技術的差異。因此在格鬥運動盛行的今天,求生的傳統武藝仍有它存在的價值。

執筆此文時其實才回來一個多月,但行文間回想那情緒高漲的一星期武者修行,心裡已經在期待下次再去的日子。人到中年仍能對一些事保有熱情,這已經是武術給我的最大恩賜。

(《南國武者修行記》系列.完)